里夫斯:老詹缺席带来的责任 我们得全队去分担
老詹父子等人缺席!美记:除此前在伤病名单的 其余均可出战国王
明年又可以参加扣篮大赛了!美记:麦克朗加盟公牛!
莱夫利:弗拉格也叫我叔叔 但哥们我也才大他不到三岁
科尔:若续约得看我和库里及管理层后续沟通 若不续约我就会休息
上赛季是爵士队史首次单赛季60+负!其余各队都有单赛季60+负历史
勒布朗发表的文章,本身四平八稳:
被中国球迷所感动,重逢当年的球迷,赞美中国的篮球氛围与热情,展望自己下赛季,等等。
但……在这份报纸上发表过署名文章的外籍人士:
四年前的孟加拉留学生,《中国:全球扶贫的榜样》,2021。
2014年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讨论马中友谊。
巴西总统谈论巴西世界杯。
2013年日本的前相村山,2013年日本前相菅直人发文。
2009年德国前总施罗德祝贺建国60周年。
2005年法国前总希拉克春节拜年。
诸如此类。
外籍人士在这份报纸上发表文章,形式比内容更重要:
基本上是赞颂成就,或表达友谊。
说个遥远的事:
乒乓外交。
1971年4月,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抵京,是1949年以后,第一批被邀请到大陆来的美国人。
三个月后基辛格来了。
下一年尼克松来了。
然后《中美联合公报》。
明面上摩擦或僵持时,就从民间,尤其体育方面的交流,试图打开路径:半个世纪前就如此过了。
比如,建国后,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参加的奥运会,是1984洛杉矶。
现在看勒布朗《篮球是连接彼此的桥梁》这个标题,感觉会不会不同些?